学生旅游城市推荐 怎么选-学生旅游城市推荐 怎么选择
高考已过问题来了,选择本地城市的大学好还是外地大学好呢?
1.城市:
城市选择不是本地和外地的比较,而是城市***的比较。北上广深,一线城市是优先选择,其次才是省会等二线大城市。统计显示,读大学的城市,也是大部分学生工作、生活、安家的城市,除了生活了四年,本地企业校园招聘多在本地学校选择。你想以后生活在哪种城市?
这个城市是自己家乡那更好,不是也没关系,大城市机会多,***多,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。
2.学校:
学校选择,还得结合高考分数分析。如远点的985和近点的普通院校,要选择的话,优先选择985院校所在地,毕竟学校***差别大,学习成长的效率也不一样。
3.家人:
至于成家立业,照顾父母,倒不用过度担心。现在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,一天时间,基本可以从东部城市跑到西部城市,也能从北部城市跑到南部城市。发展好了,还可以接父母家人过来一起生活,大城市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更好。
以上为个人观点,仅做参考。祝你考出理想成绩,选到自己心仪城市!
这是个三难的选题——“专业、学校、城市”如何选择?标准答案:专业优先,学校第二,城市第三,城市跟着学校走;学校跟着专业走。
报志愿最重要的三件事依次是:专业——学校——城市。
一、专业第一:
上大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专业,选对了专业就是选对了行业,就是选对了职业,就是选对了人生、选对了发展、选对了幸福!
二、学校第二:
按照选好的专业结合你的高考分数找学校,中国大学的层次排序依次为:
- 1.大学强基计划学校(原36所985大学);
- 2.“双一流”大学42所(原39所985大学+原3所211大学);
- 3.一流学科建设大学95所;
- 4.原211学校中非民族、边疆211大学;
- 5.其他普通大学。
- 6.说明:其中“双一流”大学中的36所A类是首选;6所B类有照顾成分,可能不如原行业211的一些大学,需慎选。
三、城市第三:
原则是“高大尚”,例如:北上广深——直辖市——省会城市——副省级城市—— 其他你喜欢的城市。关于留在家乡的城市,如果没有极特殊情况,这个条件不应考虑,对一生的发展没啥好处。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”;“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”!
专业跟你一辈子,学校和城市只跟你四年;专业是你的饭碗,学校只是你的名片;学校和城市只是将来的回忆和留恋,专业要与你一生为伴!
关于怎么选?怎么报。记得关注我,好好看看我的其他文章,很详细,这段时间我也会发一些报考新政策、技巧等文章,供大家参考。
因人而异。
但如果本身是小城市的同学(非歧视),建议争取到外地(尤其是一、二线城市)上大学,毕竟能在一、二线城市压力不大,学知识长见识的机会还是很有限的。而且,在大城市上完大学一样可以回到家乡工作的,这取决于自身以及所选择的专业。
但同时,在本地上大学也有好处,就像问者说的,环境熟悉,如果***工作依旧在本地,那的确可以积累人脉。但,,就是可惜了缺少了份离开家,远在异地求学的独特经历叭~
自己好好斟酌,高考后可以先去有点感兴趣城市玩一下再决定也不迟~
因人而异!
我喜欢到外地上学,在陌生的大城市里可以培养、锻炼自己独立生活能力,还可以找到第二故乡的感觉!
为什么县城、县级市的学生毕业后,在事业上很快就能立住脚,因素复杂啊 …… ……
那些上大学依然奶声奶气的以后生活难处多多 …… …… 特别是男人!
要考虑性价比问题。
我们先说一说分数不是特别有竞争力的情况。
前天我的一个学生,分数考的不高,500多一点,想上南京的大学,一看只能够得上南京工学院,但是在省内可以上沈阳工业大学。如果都学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这个专业在未来就业的时候,这两所大学都可以通过招考的方式进入国家电网。另外,南京工程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想留在南京比不是特别有竞争力,毕竟那个区域名校聚集,人才比较多,主要还是在长三角一带就业了。如果毕业生要回到本省就业,那么再看院校知名度的时候,“大学”往往比“学院”更受认可。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本来不是高分考生,使劲往上抬也上不了更高档次的院校,所幸委屈一点分数,上一个大城市开开眼界,这种想法也可以接受。
沈阳工业大学重点就业单位:
南京工程学院重点就业单位:
另外一种情况是考生的分数非常有竞争力。
这种孩子选择院校的余地就比较大,比如辽宁省的孩子达到了六百二三十分,在大连理工大学和湖南大学之间做抉择,想法就不一样了,有的孩子看重城市,想留在沿海,就会选择大连理工大学;有的孩子想去省外看一看,或者看中了湖南大学“千年学府”的名气,就会选择湖南大学;也有的孩子会从可以考取的专业角度抉择,看哪个院校更具实力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eizi123.com/post/6782.html发布于 2024-10-09